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近日,河南焦作某地公安局辅警席南称,其1990年高考后未收到录取通知以为落榜,直到2022年,52岁时才得知当年已被焦作卫校录取,但被人冒用身份入学,顶替者后来还成为医院副院长。事发后当地卫健部门开除了冒用者,但相关人员却至今未被追究法律责任。
席南在冒用身份者档案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来源:现代快报)
冒名顶替者此前已是医院副院长(来源:网络截图)
4月22日晚,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依纪做好后续处理工作。(据4月23日中国新闻网)
如今来看,卫校中专学历的确算不上光鲜,但在30年前,中专毕业意味着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是无数寒门子弟梦寐以求的锦绣前程,承载了无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席南的入学机会被窃取,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如今年过五旬也只能在基层从事辅警工作,而冒名顶替者盗用他人身份上学,当上医院副院长,享受着本不属于他的荣誉和地位,承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合适吗?极度不公平的现状,不仅是对个体权益的悍然侵犯,更是对社会公平诚信的践踏。
高考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本应承载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冒名顶替者盗走的不仅仅是他人的身份、成绩和入学机会,更是他人的人生,这种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冒名顶替者及其协助者,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以及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等。同时,冒名者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他人依法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然而,席南发现自己被顶替入学后,维权时间长达两年,孟州市卫健委虽给予冒用者开除处分并函告教育部门撤销其中专学历证书,但这只是对当年错误的纠正,并不足以给受害人一个交代,更不足以维护公理正义。相关人员迟迟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暴露出一些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可能存在推诿扯皮、执法不严等问题。如果这样严重的违法行为,都不能及时得到法律的严惩,岂不是让大家觉得,只要时间够久,手段够巧,做了坏事就能逃脱责任?这显然不符合公众对于法治社会的期待,也会助长不良风气,让更多投机取巧者心怀侥幸,侵蚀公平。
近年来,从山东冠县陈春秀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到河南周口王娜娜被冒名上学案,再到省内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人情往来、权力寻租的腐败链条。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底线,窃取他人寒窗苦读多年的成果,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这种行为,就该有绝不姑息的态度,哪怕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也要认真对待,从严追责。只有让偷走他人人生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维护社会对法治的信仰,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被偷走的人生”不能一直悬在半空,应该有人为此负责。相关部门应加快调查进度,依法依规依纪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处理,还受害者以公正,还社会以公道。
近日,“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成为执业律师,曾经被侵害权益,窃取人生的女孩,用自己的行动为建设法治中国,推动社会进步做贡献,令人敬佩和振奋。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唯有在每一个个案中,通过严厉的司法惩处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追究所有参与者的法律责任,尽可能弥补受害者损失,才能让每一个勤奋努力的学子相信,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他们的权利有人守护。
除了在个案中彰显法律力量之外,更需升级防范顶替的技术、强化责任追溯机制,打破招考中的权力垄断,织密制度之网,普照正义之光,让整个招考流程更透明、更公平,才能杜绝“人生被盗”的悲剧重演。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转载请注明来自娱乐资讯网,本文标题:《女主被兄弟三人轮流欺负的小说,免费在线观看高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